其所谓学之大者,重在政事一面。
韩康伯则认为:夫有必始于无,故太极生两仪也。浑天说的基本特征,是地在其中,天包其外,天大地小,如王蕃所云:前儒旧说天地之体,状如鸟卵,天包地外,犹壳之果黄也。
天如弹丸,围圜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。郑玄对宇宙生成问题的理解,在对《乾凿度》的太易、太初、太始、太素四种状态的解释中形成。但即便如此,也不妨碍把郑玄所注的《周礼》方万里的天下、《王制》方五千里的天下,理解为普遍性的天下。[注]言顺天地之气与其数。蒲卢是一种土蜂,抓了桑虫到蜂巢里,在桑虫体内产卵,寄生其中,直至小蒲卢出生。
张湛注太易者,未见气也云:易者,不穷滞之称。在郑玄的理解中,天地开辟之前,太易、太始、太初、太素形成一、七、九,二、六、八的天地之数,由此而创生二仪、四象、八卦,作为理解天地开辟之后世界的基本原理,但是,在形而上世界中,由太易的寂然无物到太初的气之发端,是自然生成的,同样,在天地开辟的过程中,由淳和未分之气到创生二仪,也是自然生成的。经方者,本草石之寒温,量疾病之浅深,假药味之滋,因气感之宜,辩五苦六辛,致水火之齐(剂),以通闭解结,反之于平。
指出: 天文者,序二十八宿,步五星日月,以纪吉凶之象,圣王所以参政也。把经验作为检验认识的依据,无异于以认识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。充分发挥超越感性的理性直觉的作用,才能向道。酒荤使人体血气混浊,故宜戒之。
讲古代历法学,包括气象、物候知识等。特异功能,古人早就发现,而且笔之于书。
《汉书·艺文志》也指出:道家者流,盖出于史官。认为感性认识活动,不但无益,而且有害,因此,要塞其兑,闭其门。气功可以炼出特异功能来。人体科学的建立,可望对这些奥秘作出科学说明。
内丹术的基本要领是炼精化气。三、道家一一注重理性直觉 道家,以老子为创始者。奔走列国,游说诸侯,极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,参政意识比较浓厚。三以国家人民所得的实际利益为准则。
物欲使人心神昏迷,背离大道,亦宜戒之。强调认识问题要从实际出发。
这种理论认为:人的生命是一个过程。这是古代的天文学、不过作了某些人事附会。
佛教主张定能生智故提倡瑜伽。春秋末年,儒墨同称显学。二考虑自然环境一一四时、五运、六气对人体机能的作用。在认识论上这是可取的,对后世有其良好影响。从历史上看,阻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思想障碍来自儒家,他们轻视科学技术,使科学技术得不到支持,科学人才得不列重用,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。《艺文志·方技略》关于医经与经方的论述是: 医经者,原人血脉、经络、骨髓、阴阳、表里,以起百病之本,死生之分,而用度箴石汤火之所施,调百药齐和之所宜。
辩证、论治、施药,因势利导,可产生药到病除的奇效。道家思想在认识论上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,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。
它敢于解放思想,去探讨宇宙和生命的秘密。(《墨子·非命上》)三表的实质,一以历史记载的前人间接经验为依据。
道家甘冒钻研怪力乱神的垢骂,推进了科学,但它以阴阳五行说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,束缚了科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,早在明清之际,徐光启、方以智等科学家就已主张学习西方科学的长处,借用西学精神来发展传统象数学,推进科学研究的数学化。心斋,是戒除物质欲望,戒掉名、利、色。
笃行将正确认识见之于行动。辨证、论治,必须遵循生理、自然、心理和社会四维机制相关原理。(《论语》)反对凭空臆想,主观武断。②精通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博士,对此论断有独到见解,他指出:东亚的化学、矿物学、植物学、动物学和药物学,都渊源于道家。
历代道教徒以宗教的虔诚、锲而不舍、探颐索隐,取得了一些珍贵的结论,他们往往用宗教式的秘诀、隐语记录自己的心得,或秘不示人,只口耳相传,致令后人莫测高深,我们当用批判继承的方法,沙中淘金,扬弃其神秘主义,而吸取其可贵的科学内容。道教思维方法同中医学思维方法水乳交融。
建立了玄之又玄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。五行之间存在相生、相克的整体制约关系,遵循这种关系。
他说: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。四百年过去了,先进科学家们改造传统思维方法的愿望并未完全实现,今天,我们研究道家和道教思想同传统文化的关系,一方面要进行历史主义分析,认清道家思想对古代科学文化发展所作的历史贡献,防止民族文化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。
但从实际思想后果看来,它强烈地冲击了不语怪力神的保守思想,为敢于探寻奇技摇巧的进取思想,开了绿灯,反而予科技发展以促进。早期道家一一以老庄为代表。《灵枢》把一日之间阴阳变化的节律比作四时,指出:朝则为春,日中为夏,日入为秋,夜半为冬。汉代的方术科学同远古的巫术科学一脉相承,是以后道术科学的先声。
在生命过程中,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构成有机统一的小宇宙,它与自然、社会等外部环境息息相通,构成相互制约的大宇宙。因此在认识论上,各有不同的特色。
这里强调了注意生理、自然、心理三个方面的协调。道教的养生学说同中医养生、医疗学说完全一致,同样强调注意这四个方面。
普通的斋戒,即是不饮酒、不茹荤。老子认为理智越多,欺诈越多。